中國在2012年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同時研制兩種五代機的國家,據外媒報道,中國在2014年即將試飛多架殲-20原型機、殲-31隱身戰斗機的第二架驗證機、殲-15S雙座多用途戰斗機和殲-10C多用途戰斗機,成為2014年度試飛新型戰斗機最多的國家。

?
2013至2014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戰斗機的主要生產國,中美兩國在2013年度生產的戰斗機總數大約占世界新生產戰斗機數量的70%左右,據推算,中航工業在2013年共生產戰斗機55架,原型機2架。

?
中國在2012年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同時研制兩種五代機的國家,據外媒報道,中國在2014年即將試飛多架殲-20原型機、殲-31隱身戰斗機的第二架驗證機、殲-15S雙座多用途戰斗機和殲-10C多用途戰斗機,成為2014年度試飛新型戰斗機最多的國家,此外,中國將于今年開始接收首批殲-10B戰斗機和殲-16戰斗機,展現出強大的生產能力的研制能力,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戰斗機市場發展的火車頭。
2013年,世界戰斗機生產能力和技術正在積極擴散,目前,具備生產戰斗機的國家已經超過25個,但研制戰斗機的能力正在向更少的國家聚集,由于研制第五代戰斗機需要強大的技術能力和國家實力,研發戰斗機正在成為極少數國家的“貴族”運動,雖然日本、土耳其、瑞典、印尼、韓國和印度正在積極推動本國的五代機研制,但他們是否能夠如愿以償,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各國對戰斗機的投入正在進行緩慢調整,采購數量和頻率正在趨于緩和,一些國家因為削減財政負擔的影響,取消和裁減戰斗機訂單,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各國的市場競爭正在越來越白熱化。

?
2013年,美國擁有作戰飛機(戰斗機、攻擊機、轟炸機和戰斗轟炸機)總數為2740架,約占全球總量的19%,排名第二的中國為1453架,排名第三的為俄羅斯,總數為1438架,兩者都占約10%。排名第四至第十分別是印度、朝鮮、埃及、韓國、巴基斯坦、日本和中國臺灣。這其中亞太國家和地區為7個,亞洲國家為7個,這說明亞太地區和亞洲是目前空中作戰力量最集中的區域。
總體上來說,中國的作戰飛機總數僅為美國的一半,現代程度為美國40%左右,總體作戰效能能力僅為美國的14%左右。中國的軍用作戰飛機總數大致相當于日本和中國臺灣的五倍,綜合作戰效能大幅領先。

?
根據國外媒體的綜合分析,我們從電子設備:以雷達為主的各種機載設備水平;機動性能:格斗機動性、速度、加速能力等性能 ;武器:配套機載武器品種、性能,以及最大載彈量;機體:隱身性能、機體改進潛力、可靠性等上述四個方面綜合評出2014年度世界戰斗機綜合性能排名。
2014年1月,世界著名的航空專業雜志《國際飛行》公布了2013至2014年度世界空中力量發展報告,報告中對全球軍用航空器發展和空中作戰力量的此消彼長進行了分析。
由于全球經濟狀況仍然不明朗,各國財政支出緊縮導致在軍備建設上的投資均在下降,但此次報告中也首次提到了中國在全球軍備緊縮的情況下,仍然是空中力量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而中國的三代戰斗機和特種軍用飛機增速和增量堪稱世界之最。報告中顯示,美國仍然擁有世界第一的空中作戰力量,其作戰飛機總數約占全球數量的19%,特種作戰飛機相當于第二名至第十名之和。無論從技術、質量還是訓練素養和數量角度,美國在空中仍然是不可撼動的。中國雖然擁有傲人的發展速度,但要達到與美軍相當的水平,恐怕還要20至30年的漫長積累期。

?
排行榜114p,品牌排行榜第十名 “鷹獅”JAS-39戰機
JAS-39戰斗機的“JAS”縮寫為瑞典語中的“Jakt”(對空戰斗)“Attack”(對地攻擊)“Spaning”(偵察)的縮寫,因此可見JAS-39戰斗機為一戰斗、攻擊、偵察兼具的Multirole Aircraft(多功能戰斗機)。達成機體的大小被分為輕型戰斗機、續航距離的妥協、汰換運用上的容易性與高效能低價位的實現。是瑞典空軍用來接替汰換Saab-35戰斗機的戰機。

?
JAS-39由鴨型翼(前翼)與三角翼組合而成近距耦合鴨式布局,繼承了Saab37戰斗機維京戰斗機的氣動型式,結構上廣泛采用復合材料,主翼為切緣襟翼和前緣鋸齒,全動前翼位于矩形涵道的兩側,無水平尾翼。機翼和前翼的前緣后掠角分別為45°和43°。
該機能在所有高度上實現超音速飛行,并在短場起降上取得最大的效率??墒辗徘叭c式的主起落架為單輪式,向前收入機艙;可轉向前起落架為雙輪式,向后旋轉90°平放入機身下部。機輪和輪胎有碳圓盤剎車及防滑裝置。采用帶有覆面層隔板的楔形涵道。機身內裝自封式主油箱和集油油箱,采用燃油綜合管理系統控制。

?
第九名 殲-10B
殲-10B原型機在2008年12月首次飛行,飛機的圖片在2009年3月首次在網上被披露。2011年試飛的1035號機發動機為太行發動機。2013年12月,國產殲-10B型戰斗機已正式開始批量生產,將進行交付試飛并交付部隊使用,殲-10B的服役,將使其成中國空軍最先進的現役戰斗機,中國現役戰斗機將從三代機正式邁向三代半。首架量產型殲10,進氣道編號符合軍方量產型戰機編號規則,101代表第一批次第一架。殲10B此前已生產數架驗證機,機身并無軍方正式編號。

?
殲-10B在垂尾頂端和翼下增加了電子吊艙,以滿足在復雜電磁條件下作戰的要求。尤其是翼下的一對電子吊艙,尺寸較大而且應當是固定或者是半固定設計,并且占用了翼下最“黃金”的掛載位置,翼下吊艙和垂尾電子艙前段呈灰色與雷達艙顏色一致,而吊艙體其他部分與機身的防銹黃色底漆顏色一致,因而基本可以認為吊艙前段灰色部分存在天線。
如此布置,天線工作在被動模式下,可以與垂尾頂端的天線一起構成三點無源探測,能夠比傳統雷達告警器更精確的測定敵方雷達的坐標、頻率和波形,大幅度提高飛機的電磁頻譜感知能力;工作在主動模式下,可以通過垂尾、左翼和右翼吊艙配合的方式實現閃爍式有源欺騙干擾,能夠有效的導致敵方雷達測角能力下降和雷達制導空空導彈脫鎖。

?
第八名 殲-16
殲-16是中國沈陽飛機公司為海軍航空兵所研發的一款從殲-11B系列上發展而來的第3.5代多用途雙座戰機。該機的研制過程和中國以往的戰機一樣,較為保密,其原型為俄式蘇-27戰機。2013年初,中國正式公開該戰機。殲-16裝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可與多目標作戰并可以識別出目標的相關資料。殲-16最大特點是具備遠距離超視距攻擊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

?
第七名 蘇-35
蘇霍伊蘇-35戰斗機,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斗機的基礎上研制的深度改進型單座雙發、超機動多用途重型戰斗機,在戰斗機世代上屬于第四代戰斗機改進型號,即第四代半戰斗機?,F已知蘇-35只有少量生產用作試飛和技術驗證,2009年其中一架墜毀,尚未有正式服役紀錄。

?
蘇-35除了用三翼面設計帶來絕佳的氣動力性能外,真正的重點在航電設備,提升自動化、計算機化、人性化、指管通情(C3I)能力等,與同時期西方開發中的新世代戰機的航電設計理念相同。大幅提升航電性能的結果是重量增加,必須有其他改良才能避免機動性、加速性、航程的下降。因此除了以前翼提升操控性外,還裝備更大推力的發動機,此外,主翼與垂尾內的油箱也予以增大,油箱總容積達13000公升,因而可達到近4000km的無外援航程。故蘇-35無論在機動性、加速性、結構效益、航電性能各方面都全面優于蘇-27S,而不像其他改型如蘇-30般有取有舍。

?
第六名 陣風
陣風戰斗機發展自法國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的試驗作戰飛機計劃采用三角翼配合近耦合前翼(主動整合式前翼),以及先天不穩定式氣動布局,以達既具有高機動性(敏捷性),又同時保持飛行隱定的目的,可作出+9g、-3.6g的機動,三角翼配合近耦合前翼可以在低速(起飛、降落)至音速(超音速巡航)增加升力,這提高了陣風在低速至音速時的機動性,也有利于超音速巡航,增加彈藥、燃油攜載量。

?
陣風戰斗機是第四代半戰斗機。因為陣風雖然沒有采用像F-22戰斗機第五代戰斗機的技術,如外形設計隱身技術、矢量推力技術、超音速巡航技術等,但比起現代服役的第四代戰斗機又采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因而其綜合作戰性能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有相當大的進一步發展潛力?,F代的戰斗機空戰思想已從傳統的近距格斗向從遠、中程導彈交戰和近距格斗并存方向轉移,因而四代半戰斗機都十分注重增強導彈作戰效能,機載的雷達和武器系統都要求能在盡可能遠的距離內發現目標,還能先發制人開火將對方擊落。

?
陣風上共有14個外掛點(陣風海軍型為13個),其中5個用于加掛副油箱和重型武器,總的外掛能力在9噸以上,所有型號的陣風上都有一門30毫米航空機炮,發射火力為每分鐘2500發。陣風的主要空空導彈是米卡系列導彈(MICA)。這種導彈是真正的發射后不管導彈,并已裝備在法國空軍的幻影2000-5等戰斗機上。海軍型除可掛載空軍型的各種武器外,還可掛魔術-2和米卡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在空地(面)任務中,2005年以后將掛反跑道武器和Scalp防區外巡航導彈,加上A2SM制導炸彈。陣風M型可掛ANF反艦導彈和ASMP-A中程核導彈。

?
www.114p.com
第五名 F-15SG
雖然F-15已經誕生30多年,但至今仍是波音公司的重要出口產品。今年5月,波音正式向新加坡空軍交付最新型的F-15SG“攻擊鷹”多用途戰斗機,該機也成為目前F-15系列中最先進的型號。F-15SG配備了AN/APG-63(V)3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頭盔顯示系統、高精度瞄準吊艙等先進設備;配備高性能的F110-GE-129發動機,作戰半徑超過1800公里,最大載彈量10噸,綜合性能較美軍自用產品有過之而無不及。

?
相對于早期的F-15,F-15SG和F-15K均采用了重新優化設計的機體,機體結構和潛力都大為改善。波音公司在此基礎上,于2009年3月還推出了新型的F-15SE“無聲鷹”戰斗機,采用了“新型保形油箱和內置武器艙”,全面提升隱身能力。據稱,F-15SE的RCS指標將可達到F-35的水準。如果再加上近來EA-18G電子戰機的精彩表現,已明顯暴露出波音公司不甘于被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第四代戰機搶走風頭,試圖用多款新改進型戰機搶占市場。而且在美國國內,空軍大批F-15正積極進行升級工作,已成為填補F-22數量不足的重要措施。
不過,F-15SE以及F-15SG、F-15K雖然在性能上已逐漸接近F-22,但單機價格也達到了令人乍舌的1億美元,不是一般國家能夠接受的。但隨著F-22生產線的關閉,以及F-35難以迅速成軍而且性能不甚完美,F-15系列的改進型在國際市場上仍大有可為。

?
第四名 臺風
歐洲戰機公司臺風戰斗機(Eurofighter Typhoon,又常被稱為EF-2000)是一款雙發動機,采前翼加上三角翼(鴨式布局)設計的多功能戰斗機。參與設計與生產的是英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四國戰機公司(Eurofighter GmbH),是介于第三代和第四代之間的超音速戰斗機,它主要用于空戰,并具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 1983年開始研制,1994年3月試飛。2011年3月,首次參加實戰攻擊并摧毀了少量利比亞軍用設施和裝甲車。

?
“臺風”是歐洲戰斗機公司(英、德、意和西班牙4國合作)研制的新型單座雙發超音戰斗機,前身是EFA驗證機,曾命名為EF2000。該機主要用于防空和空中優勢任務,兼具對地攻擊能力。在“臺風”之前,由如此多的國家共同研制的飛機并不多,象戰斗機這樣關系到國家安全大事的合作項目少之又少,因此“臺風”可謂開創了軍事工業領域的一個新景象。

?
“臺風”戰斗機廣泛采用碳素纖維復合材料、玻璃纖維增強塑料、鋁鋰合金、鈦合金和鋁合金等材料制造,復合材料占全機比例約40%。采用一些隱形技術,包括低雷達橫截面和被動傳感器。前置鴨式三角翼構造空氣動力學不穩定設計提供高度的敏捷性(特別在超音速)、低空氣阻力和可提高升力,機翼使用無縫隙襟翼。
飛行員通過每秒自動控制40次的飛行控制計算機和全權4余度主動控制數字式電傳系統控制飛機去提供好的飛行控制特性。在不使用矢量發動機的情況下就具有優異的超機動性能,得益于良好的機身設計,不但維持高速優異操縱性、也具有很好的戰斗能力,特別是高速高過載戰斗。為增加航程,還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
第三名 F/A-18E/F
F/A-18E/F是一種超音速的多用途戰斗/攻擊機,主要特點是可靠性和維護性好,生存能力強,大仰角飛行性能好以及武器投射精度高。據介紹,該機的機體是按6000飛行小時的使用壽命設計的,機載電子設備的平均故障間隔為30飛行小時,雷達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為100小時,電子設備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檢能力。
到目前為止,F/A-18共有9個型別,有單座的,也有雙座的。出口加拿大的編號為CF-18A,澳大利亞的有F/A-18A/B,西班牙的編號為EF-18,還有一種供出口用的多用途岸基型為F/A-18L型。F/A-18A為基本型,是一種單座戰斗/攻擊機主要用于護航和艦隊防空;如果換裝部分武器后即為攻擊機,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
第二名 F-35A
F-35“閃電Ⅱ”(F-35 LightningII)聯合攻擊戰斗機是一款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設計及生產的單座單發戰斗攻擊機,F-35主要用于前線支援、目標轟炸、防空截擊等多種任務,并因此發展出3種主要的衍生版本,包括采用傳統跑道起降的F-35A型,短距離起降/垂直起降機種F-35B型,與作為航空母艦艦載機的F-35C型。F-35在戰機世代上屬于第五代戰斗機,具備較高的隱身設計、先進的電子系統以及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
排行榜114p,品牌排行榜F-35起源自美國聯合攻擊戰斗機(Joint Strike Fighter JSF)計劃,該計劃是20世紀最后一個重大的軍用飛機研制和采購項目,亦為全世界進行中的最龐大戰斗機研發計劃,設計目的是為了替代美國空軍、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以及英國皇家海軍的F-16、F/A-18C/D、AV-8等各種軍機。
計劃被定位為低成本的武器系統,這是因為現代先進戰斗機,如F-22戰斗機的成本不斷高漲,美國及其他國家均感到,單純依靠這樣的高性能且高價格的戰斗機組成戰斗機部隊,在財政上難以承受。因此美國各軍種改變以往各自研制戰斗機的傳統,聯合起來,共同研制一種用途廣泛、性能先進而價格可承受的低檔戰斗機。

排行榜114p,品牌排行榜
?
第一名 F/A-22A
F-22“猛禽”戰斗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和波音聯合研制的單座雙發高隱身性第五代戰斗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斗機。F-22于2000年代中期陸續進入美國空軍服役,以取代上一代的主力機種F-15鷹式戰斗機。洛克希德·馬丁為主承包商,負責設計大部分機身、武器系統和F-22的最終組裝。計劃合作伙伴波音則提供機翼、后機身、航空電子綜合系統和培訓系統。

?
F-22被公認為現代十大戰斗機第一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稱,猛禽的隱身性能、靈敏性、精確度和態勢感知能力結合,組合其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能力,使得它成為當今世界綜合性能最佳的戰斗機。但飛機的制造成本過高、俄羅斯和中國的第五代戰斗機的計劃延遲導致的缺乏清晰空對空作戰任務、猛禽的出口禁令和其它使用計劃(包括F-35和無人機)都使得F-22的生產計劃提前終止。
2009年4月,美國國防部建議停止新訂單,經國會批準最終采購187架戰斗機?!?010財年國防授權法”致使缺乏生產更多F-22的資金。2011年12月13日最后一架F-22的上線儀式在多賓斯空軍預備役基地舉行。

?
70年代后期,當瑞典空軍編制“鷹獅”飛機的技術要求的時候,是準備用它來替代Saab-35“龍”和Saab-37“雷”的,著重強調飛機的“變用途”能力和飛機的空中優勢能力,因此命名為 JAS-39 戰斗、攻擊、巡邏機?!白冇猛尽笔侵革w機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改變用途的能力;“多用途”要求飛機在執行任務之前按照特定的任務進行配置。JAS-39“鷹獅”飛機的主要目標是截擊接近瑞典海岸的外國飛機,并對入侵的敵機給予還擊。